怀旧不只是某个在大都市漂流的异乡人的想象,如比较文化学者斯维特拉娜·波伊姆(Svetlana Boym)所言,在21世纪,怀旧已经变成了全球流行病,在去历史化的年代中,人们渴望在碎片般的世界里寻求一丝与过往世界的联系。
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高速向前的世界中,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转过头来,把想象中的过去世界当作缓解现实困境、抚平情绪的模板呢?
怀旧开始于对进步的恐慌。在现代化发展中,人们迷恋历史进步论,认为历史在不断向前,向一个美好世界进发,一切旧有的难题都会随着现代化的完成而消失。
为了进步,人们加快了生产节奏,制造了各种进步神话,比如社会达尔文主义,仿佛有一个主宰人类前途命运的「新神」挥舞着鞭子,时刻提醒大家:不进则退,优胜劣汰。
然而,随着社会发展,人们逐渐意识到,经济、种族、国家中的诸多问题并不会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而一并解决。因此,为了避免不可预知的风暴,有人调整了姿态,转换了方向,面向了一成不变的过去。
在英国社会学家齐格蒙特·鲍曼(Zygmunt Bauman)看来,怀旧病产生的原因是:全球化许诺给人的个体化、自由与幸福的愿景正在崩塌。人们在流动日趋强烈的世界中,时刻感受着对于未来的恐慌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经济危机、大洋彼岸的乱局无差别地给每个人造成的影响,都让人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变化:
「公众从原来十分关注减少世界的不确定性、希望改变未来那明显的不可信任,转而把希望寄托于他们仍依稀记得的过去,他们认为稳定、可信任而有价值的过去。」
为了让这个过去看上去更加美满,人们驱动了「记忆政治学」,对过往的回忆和历史进行了合乎自己心意的重组。比如,删去了人类的过去不平等状态,只留下小群体其乐融融的和美画面;删去人与人野蛮相争的历史阶段,只留下一派原始浪漫的自然风光;删去了科学技术,只留下简单自然的生活形态。
典型的例子就是红遍全球的「李子柒视频」。在李子柒的短视频中,人们欣喜地看到了一个被现代化摧毁的田园世界。在这个世界里,高楼大厦被乡村原始风光代替,信息工具被农耕器具取代,乡里人似乎没有金钱概念,邻里之间靠古朴的感情维持着关系。
但这毕竟是人造的乌托邦,一个按照现代人意愿建造的田园。它刻意忽略了乡村物质条件的种种不便利,把人在乡间的繁杂劳动审美化,为都市人提供了逃离现实提供了想象空间。
这些都是进步论神话破灭后,人们用来填补现实的怀旧想象。然而,一个被塑造出来的过往乌托邦如何承载伤痕累累的未来呢?这是怀旧的陷阱,也是人类不得不面临的困境。